去年健康险保费收入近9800亿元 人身险行业探寻“第二增长曲线”
本报记者 冷翠华
近年来,在重疾险新单保费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人身险行业正在努力探寻“第二增长曲线”。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保险行业共取得健康险保费收入9774亿元,略低于此前行业预期。
业内人士认为,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可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值得保险公司进行深入挖掘。
重疾险新单增长失速
健康险是人身险公司的重要业务板块,主要包括重疾险和医疗险。人身险公司可以经营重疾险和医疗险,财产险公司只能经营短期健康险。
数据显示,2024年,保险行业共取得健康险保费9774亿元,低于此前业界预期的10000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人身险公司取得健康险保费7731亿元,同比增长6.15%;财产险公司取得健康险保费2043亿元,同比增长16.6%。可以看出,财险公司健康险保费增速明显高于人身险公司的健康险保费增速,也体现出近年来以医疗险为主的短期健康险增速高于以重疾险为主的长期健康险。
根据公开信息,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由2012年的86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706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了30%。此后几年,健康险保费增速整体放缓,年度间有所波动。2020年,健康险保费同比增长15.7%;2024年,这一增速为8.2%。
受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几年我国健康险保费增长速度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重疾险增长乏力。记者从业内了解到的数据也显示,近几年重疾险新单保费呈持续下滑态势。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在健康险市场占比近六成的重疾险持续低迷,影响了健康险整体保费收入增速。一方面,重疾险的投保门槛和件均保费额都相对较高,过去多年,重疾险一直是人身险公司的支柱产品,市场渗透率已经较高,继续拓展的空间有限,因此增速受阻。另一方面,近年来,“重疾”定义的切换、百万医疗险和惠民保等医疗险种的快速发展,也对重疾险市场造成了较明显的冲击。虽然医疗险成长性较高,但其件均保费额明显低于重疾险,对健康险保费总额的贡献度较低。
长护险增长可期
目前,我国社保长护险的地方性试点工作已历时8年,构建全国性长护险制度的条件越来越充分,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全国性的社保长护险制度将遵循“保基本”的方针,这为商业保险的发展留下了较大空间。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长护险有望助力人身险公司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开发部总经理助理王明彦认为,到2030年,我国商业长护险的市场增长空间将超过1000亿元。
在王明彦看来,如何把握老龄化趋势下的养老需求,是现阶段人身险公司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时代机遇和发展命题。目前,储蓄型产品的主力客群普遍处于养老规划阶段,长护险目标客群与这类客群具有较高的适配度。契合当下与未来长期的需求趋势,是人身险公司破解保障型产品发展难题和转型的抓手。
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国人寿持续推动商业长护险创新发展。一是加强长护险客户需求的市场研究,夯实护理保险产品开发基础;二是积极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护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推出保单贴现法转换服务,为相关寿险保单提供护理保险责任转换功能;三是持续优化长护险产品供给,创新责任设计;四是探索多元护理服务供给。
“近年来,通过社保长护险的试点工作,相应的护理服务机构、护理评估标准、护理服务标准等已持续建立和完善,面对客户越来越多元化的保障需求,社保与商保在护理保障功能上可以进行分层供给,实现保障层次上的有效衔接,提升护理保障的供给效能。随着公众对长护险的认知和了解程度逐渐提升,护理服务标准的逐渐规范,护理机构和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需求也将有望不断释放,商业长护险业务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上述中国人寿负责人进一步表示。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