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银保业务,险企竞争格局生变!
随着银保业务“报行合一”的规范化,以及取消银行网点合作险企数量限制,银保竞争格局正变化,有险企拟重新开始开展银保业务。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银保业务呈现的变化是,业务价值提升,而保费下滑。从竞争上看,研究机构认为,产品和服务优势突出的保险公司有望在维持较好盈利水平基础上扩大份额。
考虑重启银保业务
近期,某中型险企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称,公司拟重新开始做银保业务。而在此前,该公司将重点放在个险等业务渠道上,近年未涉足银保的主要原因是,银保竞争靠的是拼费用,并非良性竞争。
该险企认为,随着“报行合一”的执行,银保业务竞争更加规范化。对于更注重合规性的保险公司而言,这开启了进入银保市场的时机。
银保业务是寿险业转型的主力渠道之一,近年其保费贡献不断增长,同时也迎来多项政策规范。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就银保执行“报行合一”提出要求。“报行合一”指的是保险公司报备的产品定价假设,要与实际经营过程当中的行为情况保持一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例如,保险公司通过银行代理渠道销售产品的实际费用率要与报备的费用率一致,不能再出现以往的“产品定价的费用率极低但实际费用大幅高于定价”的情况。
今年4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不再限制银行网点合作的保险公司数量,明确原则上应当由双方法人机构签订书面委托代理协议,协议约定的佣金率不得超过保险公司法人机构产品备案的佣金水平。
今年7月,金融监管总局人身险司司长罗艳君在媒体采访时表示,从“报行合一”执行效果看,全行业相关渠道平均佣金水平较之前降低30%。
记者获悉的一份行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随着“报行合一”实施,人身险公司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同比下降33.67%,其中:手续费同比下降54.04%;佣金同比下降18.62%。
价值提升保费下滑
在寿险业发展历程中,银保业务有过不同周期。上一轮银保高速发展是由中短期理财业务带动,2016年银保对寿险业保费贡献超过50%。此后随着监管政策调整,银保业务占比一度降至两成左右。2020年前后,在个险深度转型下,银保业务重新受到重视,2023年银保对保费收入的贡献又超过四成,这轮发展被认为是银行要提高中收与保险公司追求保费的“双向奔赴”。不过,手续费水涨船高、业务有保费没价值的老路再次出现。
在本轮严格执行“报行合一”之后,保险公司的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率和价值贡献显著提升,但银保新单保费收入出现下滑。
从上市险企披露的数据看,业务价值方面,中国人寿上半年实现新业务价值322.62亿元,较2023年同期重述结果同比提升18.6%,其中,个险渠道贡献90.8%;而在2023年,个险渠道对新业务价值的贡献约94%。在“报行合一”政策引导下,银保及其他渠道降本增效成果显著,贡献度有所提升。
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上半年新业务价值223.20亿元,同比增长11.0%。银保渠道价值贡献持续提升,新业务价值26.41亿元,同比增长17.3%。
太保寿险上半年新业务价值90.37亿元,同比增长22.8%,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29.5%。银保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6.5%,新业务价值率12.5%,同比提升5.6个百分点。此外,上半年,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39.02亿元,同比增长57.7%;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19.3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而从银保保费收入看,上半年,中国人寿银保保费497.30亿元,同比下降19.9%;其中,首年期交保费126.71亿元,同比下降26.7%。太保寿险银保渠道实现规模保费219.22亿元,同比下降1.0%;银保新保规模139.8亿元,同比下滑30%。新华保险和人保寿险的银保渠道保费收入,特别是新单保费,均有明显下滑。
长期需比拼产品和服务优势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报行合一”后取消银行网点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数量上限,不仅将丰富银行保险产品和服务供给、保护消费者利益,产品和服务优势突出的保险公司还有望在维持较好盈利水平基础上扩大份额。
上市险企在半年报中在阐述银保情况时涉及渠道、队伍、产品和服务等内容。
例如,中国人寿提及,丰富银保产品,构建多元产品体系。中国平安表示,在服务支持方面,持续深化集中运营模式,提供高效、便捷的投保全流程服务,同时配套多元化增值服务,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中国太保表示,太保寿险聚焦战略渠道合作,强化网点深耕;优化人网配置,强化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赋能客群分层精细化经营,完善银保专属产服体系。
罗艳君在前述采访中表示,综合评估,强化“报行合一”要求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长期利好行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可以推动佣金水平回归合理范围,促进行业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公司通过产品和服务打造核心竞争力,特别是中小公司将更多资源聚焦细分领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升服务能力。
责编:李雪峰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